2009年2月17日在365体育竞彩足球_365日博登录_365bet娱乐注册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市长 马 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面对年初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12”特大地震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一手坚持不懈地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坚定不移地抓经济社会发展,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经济社会实现恢复性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33.56亿元,增长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7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7.9%;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7.16亿元,增长24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12亿元,增长41.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8.07亿元,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51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3165元,增长14.7%。
一、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
“5·12”特大地震是广元有史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全市24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受灾,青川县为极重灾区。因灾遇难4850人,失踪124人,受伤28342人。大量基础设施、民房、医院、学校、机关遭到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00亿元。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沉着应对、紧急动员、科学决策、靠前指挥,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豪迈气概,以“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自强精神,开展了一场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挽救了受灾群众生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损失,社会秩序很快恢复正常,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恢复重建全面有序推进,抗震救灾取得了重大胜利。
争分夺秒抢救群众生命。坚持把救人作为第一位任务,组织协调市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救援力量全覆盖。组织由军队、医疗队和干部组成的36支救援小分队2万余人进入青川县36个乡镇、286个村和全部重灾县区开展救援工作。妥善安排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7支搜救及医疗队伍参与搜救。调派医务人员13496人,调拨药品36870件、医疗器械39443件。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从废墟和困境中搜救生还者3274人,收治伤病员25万人次。
千方百计安置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100多万受灾群众,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基本医疗、有临时住所。148.3万受灾群众8月10日前全部住进过渡安置房,提前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累计开工140989户、完工60272户,分别占需重建总户数的71.95%和30.8%;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全面启动。青川县近3000名受灾群众被永久性安置到剑阁县和元坝区。妥善安置孤儿、孤老、孤残和受伤致残人员。发放受灾群众生活补助金12202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60510人。帮助16.7万名因灾失业群众就业。在全省率先开展“受灾群众安全过冬攻坚月活动”,“四保一储备一加强”工作全面落实,对31440户群众自建过渡安置房进行了加厚保温,发放棉衣棉被151万套、取暖用品3.7万件、救济粮4.5万吨,确保了受灾群众安全温暖健康过冬。
坚守卫生防疫工作底线。坚持专群结合、进村入户、不留死角,实现了卫生防疫全覆盖。妥善处理遇难者遗体,无害化处理死亡畜禽,加强水质监测、饮用水消毒处理和食品卫生监管,出动消杀人员84.6万余人次、车辆53188台次,消杀面积93.9万余平方米,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200余万份,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全市传染病发病率下降36.47%。
及时抢修受损基础设施。震后7小时恢复中心城区供电,抢通全市大部分地区通讯;4天内恢复各县城、重点企业和多数乡镇供电;7月7日实现所有乡镇公路通达。对青川县,在震后22小时抢通金子山至县城公路交通“生命线”,2天恢复县城供电和通讯,3天恢复供水。全市投入道路抢险人员3.3万余人、机械设备4900余台、车辆7400多辆,抢通保通国省县干线公路3082公里、通乡通村公路5958公里。抢修受损供水设施5776处,新建应急集中供水点239处。
严防发生次生灾害。组织37只专业队伍、160名地质专家拉网式排查,及时整治消除地质灾害和病险工程安全隐患2万多处,安全转移群众22万余人次。科学处置了全省第二大高危堰塞湖——石板沟堰塞湖,确保了下游15万群众安全。东河口等36处堰塞湖险情全部解除,494座震损水库成功应急除险。震损水电站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
切实加强救灾款物保障和监管。按照“公告天下、取信于民”的原则,切实加强救灾款物筹集、调配和监管,严肃查处挪用、侵占等行为,救灾款物保障和监管工作多次得到中央和省检查组充分肯定。接收和调拨方便食品5228吨、粮食55391吨、食用油1678吨、肉类973吨、帐篷29万余顶。组织车辆4.47万辆次、船舶6503艘次,及时把救灾物资发放给受灾群众。收到各类抗震救灾资金151.96亿元,安排146.68亿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53件,党纪政纪处分37人,组织处理23人。全市机关公用经费支出压缩10%用于抗震救灾。
全面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及时对房屋、桥梁等市政设施进行安全鉴定和排险加固。帮助群众抢收抢种,积极恢复工商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恢复生产203户,恢复比例93.1%;商贸企业恢复经营24783家,恢复比例89.9%。农业实现了大灾之年不减产。旅游产业逐步复苏。搭建活动板房61606套,其中学校板房18167套、36.53万平方米。投资16亿元的海螺水泥、投资11.3亿元的塔山湾产业园、投资8亿元的广旺水泥、投资7.5亿元的攀成钢机焦、投资6亿元的升达林板一体化、投资3.5亿元的达钢球墨铸铁管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认真编制广元灾后重建实施规划。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项目迅速启动。
各位代表,“5·12”特大地震灾害,既是一场重大磨难,也是一场重大考验。在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们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大力培育和弘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积极投身抗震救灾的广大干部群众,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干警,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和志愿者,以及所有参加抗震救灾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倾情倾力支援广元抗震救灾的浙江、黑龙江等省市和港澳等地区、社会各界、海内外同胞、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经济社会实现恢复性发展
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呈现“一季度加快发展、二季度因灾受挫、三季度逐步回升、四季度增速回落”的阶段性特征。震后经济社会总体上实现了恢复性发展。
三次产业逐步恢复。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69.9亿元,增长1%;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80.38亿元,下降1.2%;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83.28亿元,增长9.4%。工业经济在困境中推进。工业增加值实现60.98亿元、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含电力、石油分摊)实现50.48亿元、增长1.5%。高金100万头生猪屠宰生产线技改扩能、振华矿业1000吨钒资源综合加工、欣锐电源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中钢川炭4.4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达钢20万吨离心球墨铸铁管等项目在震后陆续开工;浙江嘉德1200吨单晶硅、攀钢集团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广东海联铝板铝型材加工、浙江远航200万只断路器等一批项目签约。广元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获国家科技部授牌。川浙产业园、塔山湾产业园开工建设,医药工业园规划全面完成,天然气工业园完成初步选址。完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4.9亿元,增长39.8%;新入园项目91个,增长59.64%。大灾之年农业实现丰收。新启动生态小康新村建设200个,新建沼气池2.3万口。粮食总产达137.42万吨、增长1.2%。生猪出栏359.03万头,水果、烟叶、蔬菜产量分别增长5.7%、43.5%和9.9%,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0%。新培育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9家。启动建设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面积30万亩。全年劳务输出7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3.6亿元。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等工程深入推进,川陕甘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在东河口率先建成全省第一个地震遗址公园,成功打造昭化古城、红军渡国家4A和曾家山国家3A旅游景区。全市接待游客350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15.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32亿美元、增长10.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4.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
投资需求大幅增长。47个重大投资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58.2亿元、增长51.6%。广巴、广陕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广南、广甘高速公路和兰渝铁路广元段开工,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进展顺利。旺苍劣质煤坑口电厂、821厂电解铝技改、成都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地方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2.3亿元,增长15.7%。建成通乡水泥路420公里、通村公路2100公里。昭化古城二期、万源景观廊桥、环城南路改造、中石油龙岗西剑阁地区三维物探、九龙山至广元输气管道和南河、竹园、卫子、乔庄4座变电站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竣工。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稳步实施。29户市级国有商贸企业改革和广旺集团代池坝煤矿政策性破产工作基本完成,建平公司和三建公司破产工作顺利推进。启明星铝业、福润食品等5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500强,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49.6%。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水管体制改革成效明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展开。村镇银行、小额贷款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52.77亿元,增长94.7%;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32.72亿元,增长15.8%。地震发生后,在全省率先赴京寻求国家部委和央属企业项目支持,积极赴对口支援省市和港澳地区开展感恩招商活动,参加“西博会”取得明显成效,成功举办“2008全国高校书记校长地震灾后广元行暨灾后重建论坛”活动。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429个,到位市外资金81.6亿元、增长20%。工业项目占引进项目数的55.71%,占全部到位资金的66.27%。
民生工程深入实施。省下达的75项民生工程中,除“村村通工程”因国家政策调整延后实施外,其余全部完成。市确定的51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率先在全省实施灾后专项就业援助,培训2.3万人,新增就业2.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五大保险”参保达129.4万人次。新解决7384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5.66万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解决12.4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扎实做好亭子口、宝电、升钟等库区移民工作。认真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农村低保扩面工作。1万套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全面启动,经济适用房竣工266套。
社会事业恢复发展。全市437所中小校、385862名学生8月1日全面复课,转移3559名学生异地复课,6个延考县区高考顺利举行,全市学校9月1日按期开学。职教毕业生就业率达98.5%。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下降57.8%、18.3%,“新农合”参合率达88.71%,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85%。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妥善处置婴幼儿奶粉事件,确保了无死亡病例。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科技、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体育、爱国卫生、档案、地方志、气象、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监管工作,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6.74%、7.93%、18.51%和1.22%。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畅通信访渠道,受理群众来信4836件、来访2516起,办结率达到93%、满意度达到98%。强化稳定隐患源头防范与治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灾后刑事案件下降33.7%,维稳工作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均获省委、省政府一等奖。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8%,完成控制目标。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9.4%,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县城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78%和86.5%。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成果得到巩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8%。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整理土地8万亩。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人防、审计、保密、统计、物价、双拥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年中,市人民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1件、政协委员提案176件,办结率达100%、满意度达98%以上。认真落实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三项制度”,狠抓行政效能建设,着力推进政务公开,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有了新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全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无私援助的结果,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广部队、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成绩属于过去,发展任重道远。地震灾害使全市产业及基础设施等遭受极大破坏,恢复重建任务十分艰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对全市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日趋明显,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经济增长下滑过快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全市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滞后,经济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些部门还存在服务意识不浓、责任心不强、落实不力等现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对此,市人民政府将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加扎实地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关于2009年工作
2009年是全市加快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虽然形势异常严峻,但是“提速加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机遇更为难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并没有因地震灾害发生根本改变,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发展阶段,区位、资源、生态等比较优势日益凸现,这是提速加快的现实基础。国家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有利于扩大投资、激活消费,还有利于提前上马一批重大项目,承接一批产业项目,办成过去多年想办但没有能力办的大事,这是提速加快的强劲支撑。经历了“5·12”特大地震磨难,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武装了全市干部群众,灾后重建的伟大实践锻造了一支坚强有力的干群队伍,这是提速加快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为此,我们必须保持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的精神,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鼓足奋力崛起的干劲,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主要目标任务的80%,全市生产总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00元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
2009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按照“提速加快、又好又快”的要求,坚持把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把深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作为总突破口,坚持把深入推进工业强市作为主导方向,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加大项目投入,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稳定,全面夺取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胜利。
为此,市人民政府将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建设进度,着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全面实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继续协调推进对口支援,又好又快推进恢复重建。
加快推进城乡住房恢复重建。兑现落实城乡住房补助政策,积极协调住房贷款,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强化建材物资保障和质量、价格监管,力争9月底前完成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年底前基本完成城镇居民住房恢复重建。
加快推进公共设施恢复重建。全面启动青川县城和部分极重灾乡镇重建工作。基本完成农村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修复。完成400所学校或教学点、100个医疗卫生机构的恢复重建。确保全市学生8月底前基本在永久性教室上课。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恢复重建。抓好敬老院、养老院和文化体育设施恢复重建。纳入重建规划的公路项目3月底前全部开工。
加快推进三次产业恢复重建。积极实施产业重建规划,尽快启动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受损企业生产能力尽快恢复到震前水平。大力推进损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加快旅游景区、商贸网点、建材和农产品批发、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设施等市场体系恢复重建。
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恢复重建。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完成487公顷林木种苗基地重建,完成50%以上因灾损毁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切实搞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逐步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加快推进精神家园恢复重建。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继续组织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加强人文关怀,实施心理康复工程和文化抚慰工程。搞好地震遗址保护、规划。强化感恩自强教育。
二、强化项目拉动,着力扩大投资需求
扩大内需保增长,重点在投资,关键靠项目。
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确保广巴高速公路元坝至普济段完工,加快广陕、广甘、广南高速公路、兰渝铁路广元段、市城区北出口公路建设和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进度;全面开工建设15个重要干线公路灾后重建项目;新建通乡油路水泥路680公里,建成通村公路2550公里。力争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加快市体育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改扩建业务用房、市救灾物资储备库、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以及嘉陵江大桥、万源片区路网、市城区道路市政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中钢川炭4.4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二期、金顶水泥、海螺水泥一期、匡山水泥和剑阁水泥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升达22万方林板一体化、达钢20万吨离心球墨铸铁管、60万吨焦化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821厂电解铝异地技改、旺苍劣质煤坑口电厂、昭化水电站、四川高力水泥等项目开工建设。强力推进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加快中石油7口油气勘探井、中石化13口油气勘探井建设进度。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亿元。
加大项目储备开发力度。立足资源优势,主动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进一步从对口援建、重建政策、存量资产、优势资源、产业配套等方面策划挖掘项目。充分发挥项目库作用,积极推进项目转化,对条件成熟、操作性强的项目及时向上争取、对外推介、主动承接,力争更多的项目得到国家和省的支持,吸引更多客商到广元投资创业。
加大项目资金筹措力度。积极支持各级各部门到国家和省争取项目资金。协调和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方式、降低门槛,加大对重点项目、优势产业的信贷支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行“代建制”等项目建设和管理模式,大量吸收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整合项目资金,搞好综合平衡和规划调度,提高投资效益。
加大项目保障监管力度。坚持“突出重点、聚焦突破”的理念,实行政策倾斜,创新推进机制,整合要素资源,加大协调力度,加快前期工作,强化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行亿元以上项目“四个一”推进机制。强化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对市属重点项目明确任务,倒排工期,落实责任,高效推进。督促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认真履行抓项目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加强对中央财政灾后重建基金、政府投资项目和资金的监管。严格执行阳光操作程序和项目管理各项制度,确保质量和安全;严禁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和浪费行为;严格控制资金投向,严防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
三、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育产业、强企业、创名牌、拓财源是结构调整的主要着力点。
奋力推进工业提速。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抓住国家出台“九大行业振兴规划”的机遇,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抓紧编制完善能源、金属、农副产品、建材、电子机械等优势工业资源板块发展规划,尽早把产业发展落实到项目上,尽快培育和引进一批支撑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不断优化工业经济结构。二是大力推进园区建设与发展。按照“做大规模、做优结构、提升产业”的要求,切实做好园区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突破性抓好项目入园工作。加快广元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步伐,启动天然气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医药工业园、川浙产业园、川黑产业园、塔山湾产业园建设进度;加快规划建设回龙河工业园、大石工业园、元坝工业园、卢家坝工业园、武当工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全年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7亿元,引进入园项目100个。三是大力扶持企业发展。加快企业创业板块上市推进力度。大力实施“重点企业培育”工程,按照优势骨干型、重点培育型、成长型、新建重点型四个层次,一企一策,集中要素,重点推进,加大对启明星铝业、081集团、欣锐电源和中钢川炭等70户重点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预警预测。注重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劳动用工、能源等瓶颈问题,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户。四是大力创建知名品牌。积极培育全国和省市名牌产品、优势产品,着力创建青川木耳、埃斯塔牌铝锭等核心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69亿元,增长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增长10%。实施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30个,工业项目完成总投资60亿元以上。力争第二产业增长13.1%。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着力发展畜牧、林业、果蔬等优势产业和猕猴桃、黑木耳、核桃、烟叶、茶叶、油橄榄等特色效益种植业。建设畜牧生态养殖小区50个,发展猕猴桃4.5万亩、核桃10万亩、有机绿茶3万亩、烟叶23万担,嫁接改造油橄榄3万亩。新培育2家亿元以上、10家销售收入过千万的龙头企业,新引进7家龙头企业。完善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新建专合组织96个。二是持续推动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坚持整村建设、产业兴村,抓好11个省级重点新村建设,新启动200个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建设4万户生态小康户。坚持项目整合、机制创新、彰显特色,建设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劳务开发水平。培训农民工12万人,就地转移和对外输出农村劳动力7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40亿元。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整治震损和病险水库160座。新建农村沼气池5.5万口。改造中低产田4.07万亩,实施金土地工程3.28万亩,建设标准化农田10万亩,修复重度受损农田25万亩。力争第一产业增长3%。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是大力开展“剑门关蜀道旅游年”活动,启动剑门蜀道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申报工作。加快剑门关、唐家河、千佛崖、明月峡、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创国家4A旅游景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积极推进旅游产业标准化建设。力争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增长16%,旅游收入20亿元、增长24%。二是加快物流产业和园区规划建设,积极引进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广元,着力打造川北区域性物流商贸中心。三是努力扩大消费。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家电下乡”活动。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亿元,进出口总额1亿美元。力争第三产业增长10%。
强化财税金融保障。牢固树立“统筹财力办大事”的理念,坚持“保民生、保重点、保运转”的原则,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积极支持产业培育、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着力培植财源。依法治税,强化征管,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大力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创建活动,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全年新增贷款40亿元、增长30%以上。
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市人民政府将更加注重在深化改革中加快发展,更加注重在扩大开放中把握机遇。
深入推进改革。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完善方案设计,积极探索解决二元结构的方法和途径。力争在产业发展、体制创新、公共服务、城镇建设、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重点突破。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农村综合改革为重点,推进集体土地流转、林权、水管和农村户籍等农村制度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四位一体”公共财政基本框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扩大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试点等工作。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32亿元,增长14%以上。
全力扩大开放。抓住“外资西移、内资西进”的重大机遇,巩固提升“浙广合作”、“九广合作”成果,发挥比较优势,注重协作配套,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外经外贸工作,广泛开展对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的投资促进活动。坚持“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生命线”的理念,整合招商资源和力量,搞好引资、引智和引技工作。加强与援建省市、地区以及参与共建高校在优势产业、企业、项目、资源转化、科研力量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力争全年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02亿元、增长25%以上。
五、注重节能降耗,着力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行动。积极提倡自主创新,鼓励企业不断改进技术和工艺。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重点抓好7户工艺技术落后企业的关闭和淘汰工作,挂牌整治10家工业污染企业和6户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启动“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切实推进生态建设。全面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快城市、城周、公路、江河和村庄“五位一体”国土绿化。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完成营造林2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平方公里。加强南河、嘉陵江等流域污染治理。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确保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省控目标。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提高集约利用水平。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用地需求。
六、坚持民生优先,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人民是执政之基,民生是为政之本。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和主线。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深入实施以教育助学、劳动就业、扶贫解困、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集中解决边远山区行路难、饮用安全水等问题。建成小码头6个,渡改桥14座。改扩建36个万人规模饮水工程,新解决30万人饮用水安全。大力发展和改善公共交通,提高城乡客运服务能力和水平,新建乡镇客运站(点)38个。加大棚户区改造,启动建设3000套廉租房、7000套安居房,完成600户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户减灾安居工程,搬迁1200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
积极扩大就业。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返乡民工及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创业指导工作。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帮助“4050”人员就业,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城镇新增就业2.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1.2万人。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保险市级统筹步伐,完善和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达到27.96万人。妥善解决失地农民、“老工伤”等群体的社会保险问题。抓好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城镇居民参保达到56.8万人。落实好地震灾后、应对金融危机的就业和社会保险特殊政策。确保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和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0.11万人。
搞好扶贫和移民等工作。坚持综合开发式扶贫方针,把扶贫开发与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解决54022名农村贫困人口贫困问题,帮助市本级400户“三有二无”特困群众脱贫解困。严格执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政策,切实维护移民群众合法权益。抓好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和灾害性气象信息预测预警工作。加强水文、地震、人防、消防等工作。
七、坚持统筹兼顾,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教育,突破性发展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等各项优惠政策。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20所。优化市城区学校布局,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加快推进教育园区二期工程建设,打造川北职教基地。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四改一加强”工程。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新建改建一批医疗卫生设施,尽快实现村村有卫生室,社区卫生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水平,“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以上。全面启动县区康复、托养中心项目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深入开展卫生防疫和清洁城乡行动,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努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普、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50项,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个百分点以上。加快广元科技馆筹建步伐。切实抓好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开发和保护特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围绕建国60周年和灾后重建,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搞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加强人口计生和统计等工作。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经济社会运行监测体系,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统计监测,搞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做好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筹备工作。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办好2009年广元国际女儿节暨国际凤舟节。认真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国防教育。改善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全面发展残疾人、老龄、民族、人事、档案、编制、物价、新闻出版、地方志、外事、侨务、对台等各项社会事业。
切实维护和谐稳定。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平安广元”创建活动;牢固树立主动维稳观,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和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加大源头防范,有效化解突出问题;加强“两所一庭”和“天网”工程建设,改进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全力加强群众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市县区领导大接访、干部大下访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完善群体性事件预防处置预案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全力提升安全生产水平,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全面落实企业的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的监管主体责任,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坚决杜绝发生重特大事故。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执政能力
发展永无止境,创新和探索永无止境,政府自身建设也永无止境。
进一步提升能力。提升科学执政能力,重大决策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率达到100%。提升民主施政能力,同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或听证率达到100%。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和社会事务,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达到100%。提升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注重以系统、联系、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进一步优化环境。深入推进首问负责、限时办结、责任追究“三项制度”,在各级政府及部门的覆盖率达到100%。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强化政务服务中心职能,确保“两集中、两到位”。深入推进政务公开,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进一步创新落实机制,健全一抓到底、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创新合力形成机制,密切部门间的协作,加强条块间的协调,营造“风正心齐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进一步转变作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力戒急功近利、消极无为和形式主义,多干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多办得民心、顺民意的事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政府及部门主要领导拿出1/3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大兴奋发有为之风,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以自加压力的勇气、敢于争先的志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断开拓新的局面,不断创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群众检验和实践检验的业绩。
进一步树立形象。树立开拓创新的形象,进一步解放思想,永保与时俱进的品质,善于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不断适应形势变化,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积极探索体现时代特征、彰显广元特色的发展路径。树立亲民惠民的形象,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满怀激情创建美好家园,带着感情解决群众疾苦,尽最大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严肃查处商业贿赂案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乱纪行为。
各位代表,广元已处于加速崛起的新起点上。面对310万广元人民的期盼,市人民政府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进一步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自强意识和责任意识,迎难而上,奋发图强,埋头苦干,励精图治,为提前完成“三年重建家园、五年实现跨越”的历史性任务而努力奋斗!